父亲早逝后,妈妈改嫁了一个残疾叔叔,45岁那年

摘 要

  01 我在楼下收拾信箱时,看到陶敏的来信。 在一堆账单和广告里,特别而亲切。 可能你觉得不可思议,这年头还写信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和陶敏都很默契地保持着从前的习惯。 一

01

我在楼下收拾信箱时,看到陶敏的来信。

在一堆账单和广告里,特别而亲切。

可能你觉得不可思议,这年头还写信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和陶敏都很默契地保持着从前的习惯。

一进家门,我就迫不及待地撕开了信封。

陶敏开头第一句就说,小婷,我快要生了。怕你阻拦我做这件事,所以一直瞒着你。想来想去,还是坦白从宽。你接到信的时候,我可能已经做妈妈了。

我脑袋嗡的一下子。

陶敏已经45岁了。这个号称一辈子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的女人,竟然要生了!

她这个年纪生孩子,是要命的事啊。

我马上给她打电话,一接通,就连珠炮地问,你在哪儿呢,和谁结婚了,孩子怀多久了,预产期什么时候?

电话里安静了一会儿,响起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。

他说,你 是谁啊?

02

陶敏是我的老闺蜜,我们从初中就认识了。

我生于77年,陶敏比我大一岁。说陶敏之前,先来说说我自己。

我是农村户口,初二才转校到县城。父亲在我13岁那年病逝。后来,我妈嫁给一个城里人。

继父人很好,我一直叫他陈叔。他以前在铝厂上班,比我妈大15岁,走路一瘸一瘸的,是天生的长短脚。

之前陈叔结过一次婚,是组织上安排的。到了放飞自我的80年代,女方马上就和他离了,连个孩子都没留下。

我妈娘家没有人,爷爷奶奶天天欺负她。她是想离开那个破村子,才答应嫁给陈叔的。

到现在都记得,转学第一天,陈叔送我去学校。课间,我的新同桌问我,早上是老陈送你来的啊,他是你什么人?

我爸啊,怎么了?

同桌哈哈哈地大笑起来,说,你爸是烧锅炉的啊?

那时候,铝厂效益不好,倒闭了。陈叔就在我们中学烧锅炉。

说实话,我没觉得烧锅炉有什么可笑的,至少比我亲爸种地还体面点呢。

但这位男同学仿佛发现新大陆似的,一边笑,一边向其他人介绍,她爸就是咱们学校的老陈,哈哈

后来,有个女生走过来,拿起桌子上的《新华字典》,砰的砸在他头上,说,人家的爸,关你屁事。

这个女生就是陶敏了。


03

现在大家喜欢叫陶敏这样的女孩coolgirl。

是的,非常酷。但那个时候,一般称作女混混,女流氓。

班主任早早告诫我,不要和陶敏来往。可是作为被全班排挤的“农村娃”和“女混混”,我们很快成了朋友。

陶敏过得并不好。

她爸好酒。喝醉了就会打骂陶敏和她妈,据说还在外面和别的女人不干净。

有一次,陶敏上学没来,我放学跑去看她。

陶敏打开门时,我吓了一跳。她半边脸都是肿的,手上,腿上全是乌青。

我说,你爸打的?

她冷冰冰地说,快点走!别看。

可是,眼泪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。我说,要不你去我家住两天?

她说,我走了,谁管我妈?

说完,她就关上了门。

我站在门外,忍不住哭了。后来陶敏和我说,她在门里也一直哭。不是因为被打,而是这世界上,除了她妈,还有一个人关心她。

晚上,陶敏给我写了封信。

那个年代,家里安固话是奢侈品,电脑是学校里最珍贵的资产,中文BP机还是炫富工具。写信和传纸条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。

她开篇说,谢谢你来看我,但是别再来了。等我好了就去学校。

我们就是从那时起,留下了通信的习惯。

即便后来有了手机,有了QQ,有了微信 我们依然会给对方写信。

这成了我们之间某种不可或缺的仪式。

04

我和陶敏是在高中分开的。

我考上了重点,而陶敏直接选择了职高,学了酒店管理。

高一时,陶敏总带着她的男朋友放学来找我,肆无忌惮地在我们校门口接吻。我的同学见到她都躲着走。

慢慢地,她就不来了。陶敏在信里说,怕影响你的形象,不来了。

其实我根本不这么想,她那么明目张胆地做着我根本不敢做的事,内心里我是羡慕她的。

可高二下半学期,陶敏家里出了大事。陶敏她妈把她爸杀了。我是从初中同学嘴里听说的。

我去找陶敏,发现她也被抓进去了。

这个案子有个疑点,陶敏她爸不是一次性致死的。陶敏她妈被家暴时出于自我保护,以及对陶敏的保护,用熨斗砸昏了她爸。但胸口有好几处刀伤。

陶敏和警察说,那几刀是她补的。因为她当时很害怕。她怕她爸醒过来,她和妈妈都活不了了。

陶敏她妈说,她一个小孩懂什么,肯定是我。


05

法官最终相信了陶敏她妈的证词。当时正值严打,妈妈被判了无期。

陶敏当庭释放。

那天是我陪陶敏回的家。邻居之前帮忙收拾过,但房间里依然有股挥之不散的血液味道。

我们开窗通风,仔仔细细又打扫了一遍。陶敏倒掉最后一桶垃圾说,挺好的,至少我自由了。

是啊,她自由了。只是这个自由,来得太过惨烈。

陶敏显得特别平静。我心里隐隐有种感觉,她可能会自杀,却又不敢说破。

于是我天天一下课就往她家跑,每天陪她说话,吃饭。

直到有一天,陶敏和我说,你都高三了,要好好考啊。不要往我这里跑了。

我说,我不放心你一个人。

她说,傻瓜,我还要等我妈出来呢。我打听过了。好好表现的话,无期最低能减到十三年。

十三年啊。我不甘心地说,为了你爸真不值。

陶敏用力咬了咬嘴唇说,我妈是为了我。

06

1996年,我考去杭州。

陶敏留在了抚顺,在一家3星宾馆里做服务生。每年寒暑假,我都会回来。

但我和陶敏之间,却已分明感觉到了差距。我们的共同话题,越来越少。

她会说些酒店里的奇葩客人,而我却不太想说学校里的事。怕显得幼稚,也怕她感觉到我们的差异。

闺蜜之间就是这样,不一定非要平等,但不能轻易打破固定的关系。一旦失衡,两个人就会产生莫名的尴尬。

大三那年暑假,我没有回家,留在了杭州打工。

有次和我妈通电话时,却意外得知我妈怀孕3个多月。

我懵了一会。可能因为是二胎,除了停经,也没什么反应。我妈以为是更年期,直到显怀。

那几年,我妈和陈叔一直在纠结要不要生,毕竟陈叔无后。我妈在电话里问我,介不介意有个弟弟或妹妹。我说,我不介意。

可惜真的是太年轻了,还想着自己大度一点,不要给妈妈和陈叔压力。我的脑子完全没有意识到,我妈当时已经是一个大龄高危产妇。

我妈入院待产时,我回了家。医生说,她这个年纪生孩子,就是拿命拼了。

我这才知道怕。看着我妈越来越密集的阵痛,我忍不住哭了。她拍着我的手,安慰我说,没事,又不是没生过。

可是,我妈已经45岁了。

07

我妈生下一个男孩,但她自己没有挺过来。

而我没想到,在我最悲恸的时候,却和陶敏吵翻了。

陶敏要我别管这个孩子,离开陈叔。她觉得是陈叔为了要个自己的孩子,害死了我妈。但我知道不是。

我妈只是觉得陈叔对她很好,想给他留个血脉,是她低估了高龄孕妇的危险。

我和陶敏说,这是我妈留下的骨肉,我肯定要帮陈叔把他养大的。

陶敏指着我的鼻子说,你是不是有病,帮着害你妈的男人养孩子。

我说,别说得这么难听行吗?不是所有男人都是坏的。

她怔了一下说,你是觉得我对男人有偏见呗。

说完,她就冷冰冰地抚了抚头发,走了。

至此以后,我们再也没有联系。

我们曾是最好的闺蜜,却终是分崩离析。也许天下真的没有不散的宴席吧。


08

毕业后,我回了抚顺。

那时候,大家都想方设法往北上广的外企奔。而我老老实实进了一家老牌国企。因为我不能把弟弟扔给陈叔。

毕竟,他是我唯一的亲人。

而时间迈进21世纪,时代真的就开始变了。2001年,陶敏离开抚顺,去了北京。那时她已经是个很好的酒店经理人,自考了大专和服务技师证。

有关陶敏的消息,我都是从陶敏她妈那听来的。

陶敏离开抚顺后,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看看她妈。陶敏不想把我当朋友,但我不能。

陶敏她妈表现得很好,申请减刑成功了,减到了13年。

每次去看她,她都会和我唠叨下还有多久就自由了。她还说,陶敏怕是这辈子不会结婚了,催我快点找人家。

谁都烦被催婚,可是我偏偏就爱听她催我。

她说话的口气,让我想起我妈。我常想,要是我妈活着,也会是这样天天唠叨我吧。

事实上,那几年我谈了两个男友。都因为我有个那么小的弟弟,走不到结婚那一步。

陈叔说我,你别说你有弟弟。那是我儿子,用不着你管。

我说,那不是骗人家吗?再说了,我弟就是试金石,接受不了的,也不是什么好男人。

09

2004年,陶敏的妈妈在狱里不幸离世。

突发心脏病,睡梦中就离开了。

她没等到她的13年,陶敏也没能等到她。

我在葬礼上,终于见到陶敏。她变得更加漂亮了。只是黑色的西装,称得她面色无比苍白。

而我相比之下,开始像个家庭妇女了。

我们只是打了招呼,像是两个陌生的朋友。可是到了晚上,陶敏忽然来找我。我打开门的一刻,两个人就哭了。

心疼,惋惜,委屈,悔恨,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来,瞬间填平了我们这么多年的间隙。

最好的闺蜜就是这样吧。所有的道歉与感谢,都化在了无言中。

我们一起去吃饭。

酒劲儿上来时,陶敏哭着说,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,连鱼都不敢杀,一辈子被我爸欺负。可她为了保护我,却杀了人。我一直在外面拼命挣钱,就是想等她出来,让她安度晚年。可是我等不到那天了。

人生最痛的悲哀,就是无能为力和无力挽回吧。

我不知道要怎么安慰陶敏,只能抱着她,陪她放声痛哭。


10

我和陶敏就这样,又有了联系。

虽然我们都有了电话,加了QQ,却聊得不多,依然偶尔写个信,告诉对方的近况。

这成了我们某种特别的仪式,纪念着我们漫长的友谊。

2006年,我终于把自己嫁了。他是我的一个同事,比我大5岁。

用陶敏的话来说,长得真扎实。我也说不好,心里就偏爱年龄大的男人。可能是因为陈叔让我觉得,年龄大的男人,才能给我一个安稳的家。

陶敏身边的男朋友一直没断过,却没有结婚的打算。她有心结,没人能帮她解。

07年,我怀了女儿。陶敏专门请假,从北京回来陪我生。因为我们都对生孩子,多多少少有阴影。

陶敏观摩了我的生产全过程后,发誓这辈子不结婚不生子。

她说,我就不明白了,女人是有多想不开才这么摧残自己。

可我抱着女儿,什么都懂了。也许那种温暖,那种依赖,是贮藏在天性里的吧。

你看着那一小团生命绽放在自己的怀里,真的有万分的幸福。

11

陈叔是2016年去世的。

各种慢性病堆积在一起,耗尽了他最后的能量。

弟弟很出息,已经像个大人一样,陪着我忙前忙后了。那时候,我才知道我妈留下弟弟,不止是为了陈叔,也是为了我。

有了手足,人生漫漫,才觉得自己不是独行。

陶敏来信,让我和陈叔说声对不起。她说,他是个好男人。

大概从那时起,我感觉陶敏变得柔和些了。

我一度以为,她会认认真真的谈一次恋爱,找一个爱她的男人结婚生子。但我绝没有想到,她竟然跳过恋爱与婚姻,来到最后一步。

她瞒着所有人,包括我,直接有了一个孩子。

那天,接电话的是陶敏的助理,他说,陶经理生了一天一夜还没出来。

我连夜从抚顺赶到北京。已经是深夜,陶敏竟然还没有出来。

小助理是个很可爱的男孩,00年的。见到我开口就说,阿姨,您是陶经理什么人啊。

我感觉到了一丝丝打击。

时光啊,推着我们就老了。我妈躺在产房里,仿佛还是不久前的事。现在陶敏也以45岁的高龄,在产房里生了两天两夜。

我坐在产房门前的长椅上,第一次那么诚肯地祈求,如果真有神灵,请对陶敏宽容一点吧。她这辈子,真的吃了太多的苦。


12

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,我终于听到了一声婴儿的啼哭。

有医生出来说,谁是陶敏的家属,是个女儿!

我忙问,陶敏呢,人怎么样?

医生说,放心,母女平安。

那一刻,我才松了一口气。

命运终是给了我和陶敏一片温柔,让我俩历尽千帆后,都得偿所愿地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。

不过陶敏,她终究没能迈过心里那道不相信男人的坎。

她的孩子,是去香港做的人工受孕。

她不结婚,不依靠男人来生孩子,不给男人伤害自己的任何机会,这可能是对付男人最狠的方式,却也让人无比心疼。

我和陶敏的原生家庭都是残缺的。但和陶敏比起来,我要幸运一些。陈叔给我和妈妈的爱,让我相信爱。

而陶敏的心结,大概需要一个孩子,才能重拾心里的爱和感动吧。

陶敏说,可能是年纪大了,有时想到我妈,我就突然想要有个自己的孩子。男人会背叛会辜负,但孩子不会。然后我就去做了。我怕你会阻止我,所以一直瞒着你。你看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不像以前了。

我听她说这些,就那么不可抑制地,很想很想我妈了。

那一刻,北京的窗外晴空万里。我和陶敏,都很想念我们的妈妈。

—感谢阅读,您的打赏是对我创作的最大支持。—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